歡迎光臨~廣州藍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語言選擇: 中文版 line  英文版

技術交流

水產養殖怎樣做到無招勝有招?

    最近看了兩組特別有意思的討論,一組大概是“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往往就是晚期?”,一組是“中醫的惡有哪些?”這些話題下麵的評論,才是最有意思的。基本上每個人都現身說法,指出別人的觀點有哪些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激動之處,評論區還爆發了罵戰。但最後的結果就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現實中的人們,該相信什麼還是相信什麼,該幹嘛還幹嘛。
    這跟水產養殖行業有點類似。話題就可以換成”為什麼蝦病一旦發現就無法挽回?“,”抗生素有哪些副作用?”同樣能贏得激烈的討論。在一些視頻的評論區,一個新科技產品可能會招來無數人的羨慕,也可能招來質疑和諷刺。


    自從純氧溶氧器麵世以後,來自很多方麵的聲音,我們都在聽取。有人質疑產品功率虛標的,有人說純氧利用率的,有人說故障率的。更多的人集中在價格上,覺得價格過高。我就從幾個水產技術上舉幾個例子來從側麵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就拿水體溶氧來說事。很多人說某家的設備出水溶氧可以達到30ppm; 藍靈也不是沒做到這麼高的出水溶氧,在純氧溶氧器的出水口,溶氧檢測結果就有37ppm。關鍵是,這個數值有意義嗎?這個設備針對的是大水體的水產增氧,最終的效果是以總水體的溶氧增加為準的。出水溶氧值跟流量、氧氣純度等因素都有關係。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很多人都會理解成,水體溶氧越高越好。溶氧越高,水產養殖的密度就越高,效益就越高。
    水體溶氧有點象人體的血糖,不是越高越好。血糖高了人容易得糖尿病,溶氧太高了魚蝦容易得氣泡病。


    如何保持並控製水體溶氧的水平,這才是重點。保持水體溶氧需要對溶氧進行實時監測,新加入的氧氣的量應與魚蝦和水體COD消耗的速度相當,則溶氧在合理水平。控製就是在有效保持的情況下,如何讓溶氧水平更加穩定並節省成本。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投喂。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總愛盡量多投料,以期獲得最大的成長速度。使效益最大化。但往往適得其反。近幾年的客戶反饋中,有不少都是由於投喂量過大導致的。魚蝦的消化能力有一定的上限。即使加了一些益生菌拌料,它的消化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多投料會讓魚蝦一直處於飽腹狀態,胃腸功能負擔加重,最後消化係統出問題。所以一些有經驗的養殖戶都會讓魚蝦“八成飽”,這其實是一種特別符合自然規律的養生做法。
循環水養殖興起後,很多人十分關注養殖密度。總認為一套設備如果足夠好,密度就可以無限提高。理論是是這樣子。但實際上呢,高密度就意味著高風險。同樣的一個池子裏,有10斤魚,和10000萬魚,它的風險是不同的。因此,隻有當水處理、養殖技術都有了保障的情況下,高密度養殖才得以順利進行。這幾年,“小馬拉大車”最後導致翻車的循環水養殖案例有很多。客戶想著預算超標了就壓縮一下預算,供應商想著,國外專家都說沒事了一定沒事。大家一起幻想著,增加一台1000元的設備就能為今年的養殖帶來1000萬的收益。最後的情況就很容易一地雞毛。


    我跟客戶們溝通的時候,經常說一個預防為主的理念。所謂“上醫治未病”。水質調節是水產養殖的基礎操作。如果這一關沒做好,等病害爆發,往往就已無力回天。所以,高手往往是堅持對水質進行檢測、分析。在問題未出現之前就已把它杜絕掉了。
我們經常說,水產養殖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就象上手術台給人做手術,事關重大,專業要求高。不是隨便一個人培訓5分鍾就可以上台操刀給人做手術的。有句話說得好,隻有你足夠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水產養殖是一個吃技術飯的行業,隻有經過大量的學習、實踐。係統掌握相關的技術,才能提高總體的成功率。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情況,我們都有對應的預案,可以從容應對。這就是所謂的“無招勝有招”



欄目導航

聯係我們

聯係人:李家克

手機:13560241557

電話:020-22921925

郵箱:1291544875@qq.com

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三育路23號第(2)棟2樓Y2012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