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廣州藍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語言選擇: 中文版 line  英文版

技術交流

每畝多賺10000元!改造成本低,增產效果強的模式,你學會了嗎?

養魚畝產達到1萬斤;一畝的水麵比原來多賺1萬多元;不再成天為改底、消毒、培菌等調水程序忙的抽不開身;捕撈作業一兩人即可輕鬆完成;傳統土塘隻需稍加改進就能完成;安全環保符合國家政策,這樣明顯的優勢您動心了嗎?筆者在此次的湖北之行中有幸走訪到了武漢大學的教授,他和他的團隊研發的循環水養殖“零排放圈養綠色養殖”技術正在為傳統土塘養殖戶們帶去新的福音。

土塘升級迫在眉睫

眾所周知,我國水產養殖模式中以傳統土塘養殖模式占比最大,據數據統計,2019年全國池塘養殖總產量已經達到2480.4萬噸,占總水產養殖產量的48.84%,可以說土塘養殖占據著我國水產養殖的半壁江山。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業行業中不管是作物還是畜禽都在不斷進步,機械化作業貫穿養殖全過程,而相比之下漁業卻依舊顯得停滯不前。隨著“十四五”的進行和“五大行動”的推出,漁業傳統養殖模式急需改造升級,漁業發展處於轉型的重要階段,大到國家小到個體養殖戶,都迫切需要解決方案,而方案之一,現如今呈現在了大家眼前,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土塘養殖的問題在哪裏

目前的傳統土塘養殖放養密度越來越高,飼喂量也隨之增大,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殘餌、糞便和有害氮素的大量堆積。而傳統土塘不設立排汙係統,水質汙染以及病害問題日漸嚴重,對養殖效益有很大影響。加之國家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國民對於綠色產品的高需求使得土塘的問題更為突出,大量使用調水產品的方案已經不足以支撐當前的局麵,“治標不治本”甚至略顯“勞民傷財”。為了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推動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本著“時時打掃衛生”的理念,“圈養模式”應運而生。

試用多年,輻射全國

多省,技術趨於成熟

循環水養殖“圈養模式”即采用錐底圓桶的形式在池塘中規劃出一片水體集約式養殖,通過吸汙把桶中的糞便殘餌等時時回收分離,溶解態氮素通過濕地係統循環再流回池塘內使有害物質不超過水體的自淨能力,達到水體循環利用的一種綠色生態養殖模式,實驗證明其集汙效率可以達到90%以上。據悉,“圈養模式”已經試用多年,教授介紹,循環水養殖“圈養模式”從2017年開始小試,2018年-2020年中試,測試其排汙能力與養殖效果,這段期間全國有9個省投入試用,總體400多個“圈”,至2020年6月份開始正式推廣,到2020年12月底已有1300多個“圈”投入使用,輻射全國11個省,最北至河北滄州,最南至海南均有試點。目前一個“圈”占水麵25m2麵積,據試驗4個“圈”成一組,1畝水麵用1組最為合適,外塘選用種植底生水草、生物膜技術和放養花白鰱三種方式提高水體自淨能力,理論上適用於所有養殖品種,但目前應用於淡水魚類較多,如加州鱸、草魚、長吻鮠、花䱻等養殖技術較為成熟,甲殼類等還需進一步實驗與摸索。

綠色環保、品質高、

效益高、可複製性強

教授在采訪中介紹到,通過實驗確定合理的養殖密度,保持池塘水質清潔,不僅不會因為空間導致魚的品質降低,反而能讓魚的體質變好,品質更接近於水庫養殖的效果,而且通過時時排汙能夠讓水體長期處於優良的狀態,把汙染源“切斷”從根本上保證水體的健康,全程不需要調水產品的介入,依靠水體的自淨能力即可。因為有排汙裝置的介入,水體不需要刻意的培菌培藻,菌藻低豐度的“清水”更能保證水體的穩定性達到多年不換水的效果,穩定健康的水體可以降低病害的發生且養出的魚土腥味低。通過增氧設備增氧過程中的氣體推動形成“圈”內外的循環流水也更加節約能耗。

根據中試階段的養殖情況來看,該模式適用於各種規模的池塘,且改造方便,隻需要規劃出部分水域改造即可投入使用,建設成本上一組設備的所有建造成本加起來平均隻有8萬元左右,根據養殖地區等區別差價在1萬元左右,而且今年湖北省有望率先納入農機補貼,審批下來後成本還會再降低2萬元左右。而運行成本中飼料成本是占比最大的一環,以鱸魚為例,目前的實驗證明該模式的餌料係數低於0.9,相較於傳統土塘可以降低0.1-0.2左右。另一方麵該模式看似24小時增氧,但增氧更為集中,分配到每公斤魚產量上的電能消耗並不比傳統土塘高,實驗數據顯示,每增長1公斤魚,“圈養模式”耗電量在1.5-1.8度之間,散養魚耗電量在1.6-1.8度之間。除此之外,該模式的畝產量可以達到1萬斤,雨天可以正常投喂。


繼續優化,帶來更高效益

當然,以上並不是“圈養模式”的終點,教授的團隊還在繼續優化方案,首先一點就是增氧模式的革新,其團隊正在尋找更高效的增氧方式。目前的增氧方式是采用空氣壓縮機微孔爆氣的方式增氧,但空氣中氧氣含量僅占21%,如果采用純氧或更高效的增氧方式,單位魚體增氧的能耗會進一步下降,可以選擇更好的增氧方式-純氧溶氧器。除增氧以外,教授團隊還在繼續嚐試更多的養殖品種的養殖模式,給出合理的養殖方案,幫助養殖戶達到效益最大化。“圈養”區也采用固定式和浮式兩種以應對不同的養殖環境。尾水處理方麵目前采用三級濕地係統提高尾水處理效率,工藝還在不斷提升中。管理上也在向智能化與機械化方向靠攏,從日常的管理到捕撈。通過機械代替人工的方式節省人力成本,也更加高效。


提供平台,推動行業發展

教授對筆者說到:“整個農業的發展都在逐步的向現代化靠攏,作物從種植到收成基本可以做到全程機械化作業,豬、雞都可以住進樓房,而水產養殖本身已經落後很多,未來也繼續向現代化方向靠攏,實現標準化養殖,循環水養殖‘圈養模式’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方案和平台,讓傳統散養有一個標準化的依據,同時也為設備、飼料等相關行業提供一個標準化的平台,讓行業有一個綜合性的進步。”誠如何教授所言,行業的進步不隻是某一個方向的單方麵進步,養殖模式也好、設備也好、飼料也好等等,互相交彙、共同的進步才能一起推動行業的進步,在所有水產人的不斷努力之下,行業必將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欄目導航

聯係我們

聯係人:李家克

手機:13560241557

電話:020-22921925

郵箱:1291544875@qq.com

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三育路23號第(2)棟2樓Y2012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